杏脸桃腮的拼音、解释、组词

杏脸桃腮的简介:

xìng liǎn táo sāi
脸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红。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女子白脸红腮,容貌艳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著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孤本元明杂剧˙锁白猿˙第二折:妻也则为你不施朱粉天然态,引惹下这妖怪,则为你百媚千娇更体态,端的是杏脸桃腮。亦作桃腮杏脸。

1. 脸似杏花般白嫩,腮如桃花般红润。形容女子容貌美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著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明.朱权《卓文君》第四折:「见了这娇滴滴的杏脸桃腮,怎不教我呆答答的展眼舒眉。」也作「桃腮杏脸」。

《杏脸桃腮》是一个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形容女子美貌的成语或词汇,形象地描绘出女性面颊如同成熟的杏子般娇嫩、桃花般的红润。这个表达既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的细腻观察与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的某些审美偏好。

详细解释:

  • 杏脸:形容面颊像杏一样白皙而略带自然的粉红色。
  • 桃腮:指的是脸颊像桃花一般红润、鲜亮。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形容少女或者年轻貌美的女子。

结合两个词的意思来看,《杏脸桃腮》整体上是用来赞美女性的容貌清丽脱俗,富有青春活力的形象特征描述。

造句:

  1. 小姐生得杏脸桃腮,眉目如画,真是让人一见难忘。
  2. 那位少女的面容如同初春时分绽放的桃花,令人赏心悦目,杏脸桃腮恰到好处地形容了她的美丽。
  3. 在那个古代故事里,主角的侍女常常被描绘成有杏脸桃腮的模样,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温馨和美感。
  4. 演员小红为了新剧的角色准备了很久,最后她那“杏脸桃腮”的妆容赢得了导演的高度评价。
  5. 画家在创作这幅仕女图时,特意强调了人物的“杏脸桃腮”,使画面更加生动传神。

这些句子尝试通过不同的语境来展示《杏脸桃腮》这一词汇的魅力与适用场景。

分词解释

xìng

1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称“杏儿”、“杏子”,酸甜,可食:~仁儿。~黄。

liǎn

1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颊。~孔。~形(亦作“脸型”)。~色。~谱。2 物体的前部:鞋~儿。门~儿。3 体面,面子,颜面:~面。~皮。~软。丢~。赏~。

táo

1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2 形状像桃子的:棉~儿。3 指核桃:~仁。~酥。4 姓。

sāi

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亦称“腮帮子”):~颊。~腺(两耳下部的唾液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