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的简介:

shì ér fēi zhī,fēi é shì zhī
对的以为不对,不对的以为对。指是非不分。

  • AI解释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这句话出自于古代文献或经典语录中,并未直接见诸正式出版的古籍。但根据其结构和内容,“是而非之”意为“将正确的事情说成错误的事”,而“非而是之”则意为“将错误的事情说成正确的”。这种表达方式在中文里常见,用来描述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不惜曲解事实、混淆是非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是而非之”:指将正确的是非观颠倒过来,即明明是对的却说是错的。
  • “非而是之”:指将错误的说法转变为正确的,即明明是错的却说是对的。这反映了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混淆是非,误导他人。

造句

  1. 这个项目的前景其实非常光明,但有些人为了掩盖其风险,总是说“是而非之”,将其描绘成一片乌云密布。
  2. 在讨论问题时,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非而是之”,将错误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3. 他这种做法简直是在“是而非之”,明明他的建议不切实际,却试图说服大家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 讨论问题要实事求是,“非而是之”的行为不可取。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误导他人。
  5. 这个公司的经营策略原本存在问题,但某些高层为了掩盖事实真相,选择了“是而非之”,试图让外界相信一切顺利。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在具体语境中如何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些人故意混淆是非、误导他人的行为。

分词解释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