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旌的拼音、解释、组词

县旌的简介:

xiàn/xuán jīng
1.亦作"县旍"。 2.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3.悬挂旌旗。喻标榜。 4.指进军。

  • AI解释

县旌》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通常指的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如县)所用的旗帜。这种旗帜往往作为标识和权力的象征,在古代的官府或军事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详细解释:

  1. :在中国历史上,指县级行政区划,是古代基本的地方行政单元。
  2. :原意为旗子、旗帜的意思,在这里具体指的是古代用来标示身份和权力的一种旗帜。这种旗帜通常用于官方场合,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或地位。

造句:

  1. 在古代的县衙门前,悬挂着一面庄严的县旌,显示了官员们的威严与权威。
  2. 古代文人多有向往做一名地方官吏,手持县旌,治理一方水土。
  3. 县旌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代表着治理者的责任和担当。
  4. 每当新任知县上任时,都会亲自升起县旌,以昭示其正式开始履行职责。
  5. 在古代戏剧作品中,通过悬挂不同图案的县旌来展现故事中的历史背景与人物身份。

补充说明:

由于《县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上述解释和造句更多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结合了历史背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县旌”的含义及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xiàn,xuán

1 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