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奉的拼音、解释、组词
案奉的简介:
àn fèng
1.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奉。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
1.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奉。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式公文用语,为叙述上级官署来文的引起词,义谓此案奉到某某官署的公文。平级官署用「案准」,下级官署用「案据」。
在现代汉语中,“案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指古代文书中的一种敬辞格式。通常情况下,敬辞用于表示对对方或上级的尊敬和礼貌。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案奉”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正式文书中的表达方式。
详细解释:
“案奉”,在古代文书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低的敬辞形式。它主要用于表示将某文件或书信呈递,同时附带说明此过程的庄重性与重要性。“案奉”的结构多见于公函、奏章等正式文体中,用于尊敬地向收件人表达文书内容并请求其审阅。
造句:
- 古代文书中:“谨遵圣旨,特此案奉一书,望贵府详览。”
- 模拟古文语境:“今有大事待决,不揣冒昧,斗胆案奉书信一封,请阁下垂阅为盼。”
- 描述古代官场礼仪:“每逢上疏之时,官员们皆需庄重以礼,恭敬地将奏章案奉至御前,期得圣谕。”
- 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他双手颤抖着展开信笺,似乎是在虔诚地案奉一封来自远方的珍贵书简。”
- 描述古代文人行为:“每当有重要文书需要上呈时,他总是庄重其事,以恭敬的态度案奉给长官审阅。”
需要注意的是,“案奉”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极为罕见,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是基于对古代敬辞用法的理解,并结合了现代语境进行假设性扩展。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滥用或误用此类词汇。
分词解释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
奉
fèng
1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4 信仰:信~。素~佛教。5 供养,伺候:~养。供~。侍~。6 姓。7 古同“俸”,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