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知今的拼音、解释、组词
博古知今的简介:
形容知识丰富。同“博古通今”。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博古通今」。见「博古通今」条。
2. 此处所列为「博古通今」之典源,提供参考。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1>曰:「吾闻老聃2>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3>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注解〕 (1) 南宫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3) 往:前往拜访。
3. 此处所列为「博古通今」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著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弟子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后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1. 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也作「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词语“博古知今”由两个部分组成:“博古”和“知今”,它们分别表达了一种广泛的知识面。具体来说:
- 博古:指对古代的事情、历史有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了解。
- 知今:表示对当今的时事、文化等也有深刻的认识。
合起来,“博古知今”则指的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同时也紧跟时代潮流,拥有广泛的文化素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见识广博、涉猎广泛,既懂得历史又了解现代事物的人。
造句
- 李教授博古知今,他的讲座深受学生们喜爱。
- 我们应该学习先贤的精神,同时也要博古知今,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
-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我们要做到博古知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思想和观念。
-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对各种历史事件都如数家珍,真是个博古知今的老人。
- 刘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还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这正是他“博古知今”的表现。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古知今”所传达的意义和适用场合。
分词解释
bó
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gǔ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3 姓。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jīn
1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