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的拼音、解释、组词

化外的简介:

huà/huā wài
旧时指政令教化达不到的偏远落后的地方:~之民 ㄧ~之邦。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政令教化所无法施行或施行不到的地方。旧时指落后地区。【例】化外之民

1. 政令教化所无法施行或施行不到的地方。如:「化外之民」。《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化外》在汉语中通常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处于法律、伦理或者文化规范之外的地方或状态;另一层含义是古代指“蛮夷之地”,即不受中原文明教化的区域。现代语境下多用前者。

详细解释

  1. 超出常规社会秩序的范围:这个词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或是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的地方或者现象。
  2. 边缘化或异文化区:在一些更宽泛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语境中,《化外》可以指代一个文化上未被主流社会充分了解或接纳的群体、地区。

造句

  1. 这些地方由于交通不便,长期处于法律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为“化外之地”。
  2. 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许多新兴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某些方面仍属于“化外”,需要更多投资和指导来规范其发展。
  3. 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将所有在常规法律秩序之外的行为都简单地归咎于个人道德败坏,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包括是否存在某种形式的社会或文化上的“化外”现象。
  4. 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因为长期与外界隔绝,对现代文明的理解不够深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和文化的“化外”状态中。
  5. 在讨论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时,网络空间的某些部分也常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化外”,其中的行为难以被传统法律法规直接管辖。

分词解释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