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亡国之臣的简介:
wáng guó zhī chén
使国家灭亡的臣子。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
使国家灭亡的臣子。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
- AI解释
词语详解:亡国之臣
释义: "亡国之臣"是指那些在国家灭亡之后,仍担任一定官职或者享有荣誉的人。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对国家兴衰负有责任的官员、大臣或贵族。这些人或是因决策失误导致国家灭亡,或是虽未直接造成灾难但未能有效挽救局面,因此被视为国家灭亡的责任人。
出处: 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典籍《左传》等文献中,在古代中国尤其常见。它反映了古人对政权更迭和责任归属的理解,强调了个人行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造句
- 古文用法示例:
-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曾被看作是“亡国之臣”,因为他虽然多次救国有危难,但在齐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未能彻底扭转局势。
-
现代语境:
-
对于一个刚刚经历经济危机的企业来说,“亡国之臣”往往是那些在决策中犯错、未能及时挽救企业局面的关键人物。
-
日常生活:
-
小张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同事们私下里把他称为“亡国之臣”。
-
政治领域:
-
改革开放初期,有部分官员由于缺乏改革意识和魄力而被批评为“亡国之臣”,因为他们未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
-
历史反思角度:
- 在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时,许多学者都将安史之乱视为导致帝国走向灭亡的转折点,并称其背后的几位重要官员为“亡国之臣”。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亡国之臣”一词不仅限于古代政治或军事领域,在现代也可以用于比喻那些因个人行为或决策失误而对组织或国家造成重大影响的人。
分词解释
亡
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臣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