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文的简介:
liù/lù wén
1.指六书。 2.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鸟书。
1.指六书。 2.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鸟书。
- AI解释
《六书》是中国古籍对汉字构造方式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一种理论体系,并非指实际存在的“六种文字”。通常所说的《六书》,是根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的记载提出的,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个概念解释了汉字的构造原理和演变过程。
- 象形:就是直接用图形来表示实物,如“日”、“月”、“水”等。
- 指事:通过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或符号化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数量关系,如“上”、“下”、“一”、“二”等。
- 会意:用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字组合成新字来表示新的意思。例如,“武”由“止”和“戈”组成,意思是“士兵手持武器站立”,传达了战争或者战斗的状态。
- 形声:由一个代表声音的部件(声旁)和一个表义的部件(意符或形符)组合而成,如“休”是由“人”字和“木”字构成,“人靠在树上休息”之意。其他常见的形声字还有“河、海、流、江”等。
- 转注:指同一个词的不同字形之间的相互注释关系,比如“考”与“老”,原本是同一个词的分化和演变,后来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汉字。
- 假借:是指借用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来表示另一个意思完全不相关的词。例如,“莫”本义为日落,但后来被用来表示否定副词“不要”。
例句
- 现代汉语中的“日”,在古代甲骨文中就采用了象形的方式直接描绘太阳的形象。
- “上”的指事字特征明显,在一个垂直的条形中添加了一个点来指示其为上方的意思。
- 在会意字“武”中,“止”和“戈”的结合形象地表现了士兵持戈而立的状态。
- 形声字“海”由“氵(水)”和“每”组成,前者表示“海”的属性或类别,后者则发音与“海”相似。
- “考”与“老”的关系属于转注字的关系,“考”原本是描述老年人的形象,后来逐渐分化出了专门用来指代父亲的含义。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