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德的简介:

wǔ dé
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克为帝王嬗代之应,其说尤盛于秦汉间。《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2. 玉有五德。即仁、智、义、礼、信五德。《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3. 鸡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五德》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政治思想中的一种概念,源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五德”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属性或品质,它们以循环更替的形式来象征王朝的兴衰变迁。

详细解释

  1. :常被用来形容刚毅和果断。
  2. :代表生长和发展,象征着活力与成长。
  3. :寓意着柔和、滋润和流动。
  4. :意味着热情、光明和力量。
  5. :则代表着稳定、和谐以及包容。

在古代的“五德转移”说中,每个朝代都根据其统治方式的不同被赋予一种特定的“德”,这种德性被视为该朝代的标志。例如,在《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以解释每个朝代所具有的“德”。

造句

  1. 汉武帝时期,人们认为汉室是木德之正统,代表了国家旺盛的生命力。
  2. 历史上的周朝被认为是金德的象征,推崇刚毅和军事力量。
  3. 春秋时期的儒家学者常常讨论不同“德”的优劣,试图找到治理天下的最佳方案。
  4.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用五行学说解释各个国家的崛起与衰落,其中魏国被描绘为木德。
  5.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从土德向火德过渡,象征着新的繁荣和变革。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