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之德的拼音、解释、组词
再生之德的简介:
zài shēng zhī dé
德:恩惠。使自己再生的恩德。
德:恩惠。使自己再生的恩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重大的恩德。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再生之德,未易仓卒图报。亦作再生之恩。
1. 比喻重大的恩德。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再生之德,未易仓卒图报。」也作「再生之恩」。
《再生之德》这个词组,虽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见词汇,但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再生”指的是生命的重新开始或事物从旧貌变成新颜的过程;“之”是结构助词,用于连接两个名词,表示领属关系或偏正关系;“德”则指道德、品德、恩德等。因此,《再生之德》可以理解为通过某种行为或行动,使某人或某物获得重生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恩惠。
详细解释
- 再生:原意指生物体失去部分后重新生长出来,也可以引申为人或事物的精神状态、价值等得到复原。
- 之德:强调的是在实现“再生”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比如,帮助他人重生时展现的同情心、无私奉献等。
造句
- 老王因病卧床多年,幸亏遇到了好医生,不仅治好了他的疾病,更通过细心照料使他精神焕发,真是再生之德啊。
- 李校长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让他们得以改变命运,这也是一种再生之德的表现。
- 洪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激发潜能,这种无私奉献正是真正的再生之德。
- 在灾后重建中,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还给予了精神上的鼓舞,这些温暖的行为体现了社会的再生之德。
- 王阿姨收养了流浪猫狗,并为它们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使它们找到了新家,这种爱护生命的举动无疑是再生之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上述造句可以看出,《再生之德》不仅强调了帮助他人或事物重新获得新生的过程,更凸显了在此过程中所体现的高尚品德。
分词解释
再
zài
1 两次;第二次:~次。一而~,~而三。2 重复;继续:良辰难~。青春不~。3 副词。(①表示又一次:~接~厉。一错~错。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多指未然:明天~来。雨不会~下。③用在两个动词之间,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做完作业~去玩。④更,更加:~好没有了。⑤表示加外有所补充:~则。)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德
d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