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摩的拼音、解释、组词

昙摩的简介:

tán mó/mā
1.梵语dharma的译音,亦译"达摩"﹑"达磨"﹑"昙无"等。意为法,佛法。佛门僧人常以"昙摩"﹑"昙无"等为其名之组成部分。如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之昙摩难提(意译法喜)﹑昙无竭(意译法勇)即是。 2.名僧昙摩罗的省称。又名昙摩迦罗,意译法时。西域乌场国人,通晓诸经。北魏嘉平时来华,在洛阳建法云寺,传习戒律,为京师僧俗所宗仰。

  • AI解释

关于“昙摩”一词,需要明确的是,在常见的中文词汇中,并没有直接以“昙摩”为标准名称或专有名词的条目。不过,“昙摩”在古代汉语和一些佛教文化中有所提及,通常是作为某些佛教人物、典籍或者特定用语的一部分出现的。

详细解释

  1. 昙摩(tánmó):这个词常见于佛教相关文献之中,通常用于指代一些重要的佛经翻译家或高僧。例如,在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名叫昙摩难提,他是印度人,后来在中国从事了大量佛经的翻译工作。在此,“昙”是姓氏的一部分,而“摩”则有智慧、精通之意。

  2. 注释:在某些情况下,“昙摩”可能是指代《昙摩弥多罗衍》等特定经典中的某个部分或章节。

造句

  1. 古代的翻译大师昙摩难提不仅精通梵文,而且对于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2. 在研究早期汉译佛经时,学者们常常会参考昙摩难提所编纂的经典文本。
  3. 昙摩难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深厚宗教信仰的僧人。
  4. 通过对昙摩难提翻译的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5. 我们可以从昙摩难提的译本中窥见古代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

这些句子旨在表达“昙摩”这个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及其应用。不过,请注意,“昙摩”一词的具体使用可能需要依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

分词解释

tán

1 〔~花〕常绿灌木,没有叶子,花大,白色,花期很短,如“~~一现”(喻稀奇而又容易消逝的事物)。2 云彩密布,多云。

mó,mā

1 擦,蹭,接触:~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肩接踵。~顶放踵。2 摸,抚:~弄。~挲(suō)3 研究,切磋:观~。揣~(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4 古同“磨”,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