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族融合的简介:

mín zú róng hé/gě
世界各民族的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把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一部分)自然形成为一体的现象称为民族融合。

  • AI解释

民族融合》指的是不同族群或民族之间经过长期接触、交往和交流,逐渐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相互影响、渗透,最终导致其特征趋于一致或形成新文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详细解释

  1. 定义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通过长期的交流与互动,逐渐消除文化差异和民族隔阂,形成新的社会整体的过程。
  2. 特征
  3. 文化层面: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吸收对方的文化特色,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或多元文化的共存。
  4. 经济层面:经济活动的合作加深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共同的经济发展。
  5. 社会层面:社会结构和制度逐渐统一或融合,促进社会成员间的平等与和谐。

造句

  1. 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逐渐经历了汉、胡等多民族的大规模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隔阂也在减少,促进了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
  3.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相互学习,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促进了民族融合
  4. 历史上,蒙古族与其他游牧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
  5. 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

róng

1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化。~解。消~。2 调合,和谐:~合。~洽。~汇贯通。其乐~~。3 流通:~泄(飘动,浮动)。金~(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4 长远、永久:~裔(形容声调悠长)。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