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绝的拼音、解释、组词
深恶痛绝的简介: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厌恶、痛恨到极点。※语或出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下》。△「深惩痛绝」、「痛心疾首」
2.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下》《孟子.尽心下》:「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1>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注解〕 (1) 亲就:接近。
3.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治儒术之道,提倡王道、仁义、轻功利以及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尽心章句下〉里有一段孟子引录孔子的话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原文意思是说:「有人经过我家门前,但不进来屋里坐坐,而我不会感到遗憾的,只有对乡愿的人才会如此吧!因为乡愿是德之贼!」「乡愿」这种人是「刺之无所刺,非之无所非」的人,也就是最没有道德标准的人。所以孔子最厌恶这种人。南宋理学家朱熹对于这段话的注释是:「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他认为孔子对乡愿过门不入并不觉遗憾,反以能不见、不接近他们感到庆幸,可见他对这种人是多么厌恶。后来「深恶痛绝」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厌恶、痛恨到极点。
1. 厌恶、痛恨到极点。【例】遭遇过极权迫害的人,对暴政都深恶痛绝。
1. 厌恶、痛恨到极点。如:「他改邪归正后,对所犯的错误深恶痛绝,不可能重蹈覆辙。」也作「深恶痛嫉」。
《深恶痛绝》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物或行为极其厌恶和憎恨。这个成语中的“深”指程度之深,“恶”表示厌恶、憎恨的情感,“痛”在古代语境中有深刻的意思,“绝”则表示达到了极致的程度。
详细解释: 1. 含义核心:“深恶痛绝”的意思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憎恨到了极点,不仅不喜欢而且非常厌恶。 2. 使用场合: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个观点、行为或者人物的强烈不满和极度反感。 3. 情感色彩:负面情绪浓厚,表达的是强烈的反感与排斥。
造句示例: 1. 他深恶痛绝那些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认为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2. 对于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她深恶痛绝,认为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3. 在这次选举中,很多选民都深恶痛绝候选人的言论和立场,最终选择了另一个人选。 4. 他对某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深恶痛绝,觉得这些现象必须得到彻底根除。 5. 这个公司对于那些欺骗顾客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并且已经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以上造句旨在展现“深恶痛绝”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shēn
1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2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3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4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5 颜色浓:~色。~红。è,wù,ě,wū
1 不好:~感。~果。~劣。~名。丑~。2 凶狠:~霸。~棍。险~。凶~。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tòng
1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肚子~。~风。~痒(a.喻疾苦,如“~~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2 悲伤:悲~。哀~。~楚。~惜。~不欲生。3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击。~悼。~责。~快。~改前非。jué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