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民胞的拼音、解释、组词
物与民胞的简介:
wù yǔ mín bāo
物为同类,民为同胞。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物为同类,民为同胞。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AI解释
《物与民胞》这句话源自宋代理学家张载的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句话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例句。
详细解释
- “民吾同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民都是我的同族兄弟姐妹,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物吾与也”:这一部分则表明万物都是我和人类共同的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里的“与”字不仅表达了共处、共生的意义,还暗示着一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造句
- 张教授在演讲中引用了张载的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以此来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
- 在环保主题的讨论会上,小王说,“我们应该秉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 一位生态学者在他的论文中提到:“我们只有认识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在学校德育教育课程上,老师引用了张载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以此来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 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写道:“我们相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地球。”
通过这些例句的使用,《物与民胞》这一理念不仅在学术讨论中被广泛引用,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社会和谐、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观念。
分词解释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与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胞
bāo
1 〔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2 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妹。同~(❶同父母所生的;❷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波(缅语同胞和亲戚的意思,缅甸人习惯用来称呼中国人,以表示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