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枹的拼音、解释、组词

援枹的简介:

yuán bāo/fú
1.亦作"援桴"。 2.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

  • AI解释

援枹的详细解释

援枹”是汉语词汇,出自古代战争场景。这里的“援”意为拿起、提起来,“枹”指鼓槌或击鼓用的小木板。

释义: 在古代战场上,士兵在听到号令后,会迅速响应,拿起鼓槌击鼓,以此进行指挥和协调军队的行动。这一行为象征着英勇、果断与快速反应的精神。此外,在文人墨客笔下,“援枹”还常用来比喻对某种紧急情况或事务急切应对的态度。

典故:援枹鼓之变,卒然临之而不惊。”——《韩非子·喻老》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突然遇到紧急的战场变化,也能保持冷静、果断地采取行动。这也体现了“援枹”精神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造句:

  1. 战争中,将领们迅速响应指挥,有的甚至亲自拿起鼓槌击鼓,以此激励士气和协调军队行动。
  2. 当敌人突然发起进攻时,我军将士毫不迟疑地拿起鼓槌敲响战鼓,彰显出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3.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政府官员们纷纷起身,迅速拿起手中的“鼓槌”,即刻投入到紧张的应对工作中去。
  4. 在公司管理中,领导者需要有援枹精神,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应对突发状况。
  5.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项目经理亲自上阵,像古代将领一样拿起鼓槌指挥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以上造句旨在通过不同场景描绘“援枹”所蕴含的迅速响应、果断决策的精神。

分词解释

yuán

1 牵引:攀~。~之以手。2 帮助,救助:支~。~外。~助。~军。~救。增~。孤立无~。3 引用:~用。~引。~据。4 执,持:~笔(拿起笔来写,如“~~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