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则诵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闻则诵的简介:

ěr wén zé sòng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AI解释

词语:“耳闻则诵

解释:这是一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传》,原句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手辨之不如口试之。口试之不如耳听之。”这里的“耳闻则诵”是对其中部分句子的简化表述。“耳闻”,即听到、听见;“则诵”,指能够立刻背诵或记住。整体的意思是指通过耳朵听到的信息能够迅速地记忆并复述出来,强调了信息接收后立即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性。

造句:

  1. 小明是个学习非常用心的孩子,常常做到耳闻则诵
  2. 老师讲的故事被小华听得如痴如醉,回家后他便能耳闻则诵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3.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张老师强调学生们要做到耳闻则诵,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4. 小李记忆力很好,总是能做到耳闻则诵,所以他总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 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内容,他总会要求下属做到耳闻则诵,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下去。

分词解释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sòng

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2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3 诗歌:作~(作诗)。4 怨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