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故意杀人的简介:

gù yì shā rén
1. 由于受到挑衅,一时激怒或感情冲动,导致杀人,法律认为构成故意杀人。

  • AI解释

在法律和刑法中,《故意杀人》指的是行为人出于主观上的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故意杀人》可能被称为“谋杀”、“故意杀人罪”或“预谋杀人”,并据此定义其具体的构成要件与量刑标准。

法律解释

  • 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 构成要件:通常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四要素。

造句

  1. 案件审理中,被告人声称自己是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误伤了被害人,并未故意杀人,但其行为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 被害人不幸遇害,警方正在对一起故意杀人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
  3. 为了保护家庭安全,他采取了极端措施,最终导致了无辜生命的逝去,这是一起典型的故意杀人案。
  4. 在此案例中,检方指出被告人在作案前有预谋策划,因此应依法严惩其故意杀人行为。
  5. 法院根据证据判决被告因故意杀人的罪名成立,并判处无期徒刑。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法律术语和表达时,应当基于实际情况谨慎选择表述方式。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属于刑事犯罪范畴,处理此类案件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及程序。

分词解释

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2 原因:缘~。原~。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5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6 死亡(指人):~去。病~。7 所以,因此:~此。~而。8 古同“顾”,反而。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

shā

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2 战斗,搏斗:~出重围。3 消减:~风景。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5 收束:~价。~尾。6 勒紧,扣紧:~车。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