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锡文的简介:
jiǔ xī wén
1.古代帝王赐九锡予权臣时的诏书。内容皆谀颂权臣功德之词。
1.古代帝王赐九锡予权臣时的诏书。内容皆谀颂权臣功德之词。
- AI解释
《九锡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礼节,原本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贵族的九种器物或恩赏的总称。在西汉时期开始使用,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它演变成一种高级官员获得特殊地位、荣誉甚至可能觊觎皇位的象征性行为。“锡”字的意思是赐予,因此《九锡文》通常指的是君主授予臣子的一种极为尊贵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书。
在古代中国,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锡”这个动词来表示赏赐给臣子最高规格的荣誉。《九锡文》中列举的九种锡物分别为:车马、衣服、乐器(如钟)、朱户、甲第(府邸)、斧钺(象征权力和军事指挥权)、弓矢、秬鬯(古代的一种美酒,用于祭祀等仪式)。这些物品本身就有极高的价值,代表了身份地位。
《九锡文》的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体制中的等级制度及君臣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九锡文》不仅是一种荣誉象征,有时还被用作大臣要求增加权力或挑战皇权的一种手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九锡”逐渐变成了一种隐晦地表达臣子对皇帝不满或意图的代称。
造句
- 在东汉末年,诸葛亮辅佐蜀汉后主刘禅多年,功勋卓著,但为了避免引起君主猜忌,《九锡文》始终未曾授予。
- 魏晋时期,曹魏政权为巩固权力,在重要将领如钟会、邓艾等人的军功簿上加上了《九锡文》,以示嘉奖。
- 董卓凭借手中的权势,多次要求皇帝赐予他《九锡文》,最终虽未如愿,但已积累了足够的威望和不满。
- 汉献帝为了笼络人心,在关羽被杀害后追赠《九锡文》,试图以此彰显对英雄的怀念与尊重。
-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及“臣本布衣”,隐晦地表达了自己虽有《九锡文》之恩但绝不居功自傲的心境。
需要注意的是,《九锡文》并非所有朝代都有严格规定或普遍使用,其具体含义和应用范围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在上述例子中,我以三国时代为背景进行创作,以便更好地体现“九锡”的历史意义与象征价值。
分词解释
九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锡
xī
1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富延展性:焊~。~矿。~石。~纸。~箔。2 赏赐:~命。~赉。3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