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官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官的简介:
liù/lù guān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的总称。《周礼.秋官.大司寇》:「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而登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汉.郑玄.注:「六官,六卿之官也。」《孔子家语.卷六.执辔》:「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总治焉。」也称为「六卿」。
2. 隋、唐之后,中央政权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总称。《明史.卷二○二.孙应奎传》:「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
在中国古代,"六官"指的是古代朝廷中的六个主要官职或者部门。这些官职在不同的朝代可能有所变化和调整,但普遍包括:民、宫(或称春)、禁(或称夏)、宾(或称长秋)、司寇(或称冬)。每个官职都对应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且往往与特定的社会职能相关联。以下是对“六官”的详细解释:
- 民官 - 通常负责处理民间事务、土地管理、农业发展等。在某些朝代中还可能包括了财政管理和税收。
- 宫官(或称春官) - 负责礼制和教育,也与国家的重要仪式有关联,是古代朝廷中的重要文化部门。
- 禁官(或称夏官) - 主要负责军事事务、军队的训练和管理等。这一职衔有时也被称为“大司空”或者“春官”,具体职责可能有所差异。
- 宾官(或称长秋) - 负责与宾客、外交相关的事务,也包括接待外国使节等。
- 司寇(或称冬官) - 通常负责司法审判以及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涉及治安管理。
造句示例:
- 古代朝廷实行六官制度,民、宫、禁、宾、司寇各司其职,确保了国家政令畅通。
- 在那个时代,每个官员都必须精通自己的六官职责,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政府部门职能类比为古代的六官制度,如经济部门相当于民官,文化部则是宫官。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被任命为宾官,参与朝廷的重大外交活动。
- 司寇作为六官之一,在古代承担着维护法律秩序和治安的重要任务。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官
guān
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吏。~僚。~邸。~腔。~署。~厅。~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办。~费。~方。~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器~。五~。~能。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