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分隶的简介:
fēn/fèn lì/dài
1.指八分书和隶书。 2.分别隶属。
1.指八分书和隶书。 2.分别隶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八分书与隶书。宋.韩维〈和永叔小饮怀同州江十学士〉诗:「纷穰罗卷轴,指擿辨分隶。」宋.洪适《隶释.卷一○.安平相孙根碑》:「今之言汉字者,则谓之隶,言唐字者,则谓之分,殆不知在秦汉时,分隶已兼有之。」
2. 分别隶属。《宋史.卷四八二.列国世家五.北汉刘继元传》:「太宗籍军中亡投继元者数百人,选其巨室者以从军法,余赐服及钱帛,分隶诸将。」
《分隶》一词主要涉及中国古文字学和书法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分隶"实际上是指汉字中楷书形成之前的两种重要字体——"隶书"和"分书"。
-
隶书: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由小篆简化演变而来的实用书写方式,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碑刻等场合。它的特点是结构较为扁平宽大,笔画之间有明显的波磔(如“一波三折”),字形变化丰富,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
分书:有时也被认为是隶书的一种称呼,或者是特定时期对隶书的特别称谓,在不同历史阶段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不过在一些研究中,“分书”与“隶书”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别,特别是在强调其书写特点或具体风格时使用。
造句
- 这件汉代石碑上的文字是典型的分隶体,字迹苍劲有力。
-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书闻名,但在早期的作品中也能见到分隶的影响。
- 在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中,辨识和分析分隶书法对于理解古代文书非常重要。
- 分隶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学习研习。
- 通过对比研究汉代墓碑上的分隶文字与现代的楷书书写,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