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云吐雾的拼音、解释、组词
兴云吐雾的简介:
xīng yún tǔ wù
兴起云雾。比喻神道鬼怪法力高强。
兴起云雾。比喻神道鬼怪法力高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兴起云雾。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比喻法术高明。孤本元明杂剧.那咤三变.头折:「此鬼兴云吐雾莫测,利害利害。」亦作「兴云作雾」。
1. 兴起云雾。《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比喻法术高明。《孤本元明杂剧.那咤三变.头折》:「此鬼兴云吐雾莫测,利害利害。」也作「兴云作雾」。
词语“兴云吐雾”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特定情境下的景象或行为。该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描绘某种神秘、朦胧或者超自然的情景。
详细解释: - 兴云吐雾: - “兴”是兴起、发生的意思; - “云”在此处指的是轻柔的水蒸气或云雾; - “吐雾”则是指释放出像烟雾一样的东西。综合起来,“兴云吐雾”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境中,轻盈飘渺的景象出现,有时被用于比喻某些超自然的现象。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仙境般的景色或者隐秘、神秘的情境,强调了那种朦胧而飘渺的感觉。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来营造一种梦幻或超现实的氛围。
造句: 1. 他仿佛是一位仙人,挥动手中的法杖,便兴云吐雾,营造出一片梦幻般的仙境。 2. 夜晚的山谷里,忽然之间,烟雾缭绕,兴云吐雾,如同仙境般出现在眼前。 3. 在那古庙之中,烛光微弱时,忽有一股幽香袭来,仿佛是仙气在兴云吐雾。 4. 他站于瀑布之上,挥袖间竟令飞溅的水珠变成轻柔烟雾,兴云吐雾般环绕四周。 5. 春日的清晨,一缕薄雾从山谷中升起,宛如仙境一般,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分词解释
兴
xīng,xìng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4 流行,盛行:时~。新~。5 准许:不~胡闹。6 或许:~许。7 姓。
云
yún
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
吐
tǔ,tù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2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3 说出:~话。一~为快。
雾
wù
1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气。~霭。迷~。云~。~淞(通称“树挂”)。2 像雾的东西:烟~。~剂。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