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例的拼音、解释、组词
则例的简介:
zé lì
1.成规;定例。 2.清代指汇集《会典》的新例疑义等所编成的行政法典。
1.成规;定例。 2.清代指汇集《会典》的新例疑义等所编成的行政法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依据法令或成案所定的条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元丰中,曹郡王以元舅特除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红楼梦》第一三回:「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则例》这个词通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主要是指某种规则、条例或者制度。它有时也可以用来泛指某些社会行为规范或准则。从字面上看,“则”可以理解为法则或原则,“例”指的是例子或实例,合起来就是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惯例来行事。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法律和行政管理领域,《则例》往往是指由官方制定的具体实施条例、法规或是指导性文件。这些则例可能涉及到政务、军事、民事等多个方面,它们是进行治理和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比如,在《大清会典》等古代文献中,“则例”一词就频繁出现,用来指代各种制度和规则。
造句
- 在古代,朝廷制定的许多则例都对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历史上的良好实践制定了详细的则例。
- 这个社团的行为准则被编写成了一本详尽的则例手册,成员们必须严格遵守。
-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管理层决定参照以往的成功案例来制定一系列新的则例。
-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老师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验室安全则例。
这些造句涵盖了从历史到现代的不同场景中对“则例”的应用,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则
zé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例
lì
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证。~题。举~。~句。~如。2 规定:~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凡~。条~。破~。发凡起~。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假。~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