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干唇焦的拼音、解释、组词
舌干唇焦的简介:
shé gān chún jiāo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AI解释
《舌干唇焦》是一个形容极度口渴或非常辛苦的状态的成语,其中“舌干”指舌头感觉干燥,“唇焦”则是嘴唇因为长时间的缺乏水分而变得干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经历极度干旱、劳累或是长时间说话后口干舌燥的情景。
详细解释
- 成语释义:形容非常渴或形容人因疲劳或情绪激动导致的口舌干燥。
- 出处:虽然“舌干唇焦”不是古代汉语中直接记载的一个固定成语,但从其构成来看,可以理解为由“舌燥”(指舌头感觉干燥)和“唇裂”(嘴唇干裂)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状态描述。
造句
- 经过了一天的户外工作,工人们个个都感到舌干唇焦。
- 在那个干旱少雨的季节里,村里的老妇人每天都要为找水而奔波劳碌,最终总是以舌干唇焦收场。
- 尽管天气异常炎热,他还是坚持站在街头卖艺,因此他的嗓子都快喊哑了,连嘴唇也因为缺乏水分而变得干裂,真是舌干唇焦。
- 为了救那名被困在沙漠里的探险者,救援队员整整走了两天两夜,大家的体力透支严重,舌干唇焦,甚至有人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 在马拉松比赛的最后阶段,他感到舌干唇焦,几乎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成语虽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标准词汇,但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舌干唇焦”在描述特定情境下的身体状态时是非常形象且生动的。
分词解释
舌
shé
1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2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3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4 铃或释中的锤。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干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
唇
chún
1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焦
jiāo
1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土。~头烂额。2 烦躁,着急:~急。~虑。~灼。~躁不安。3 酥,脆:~脆。~枣。4 喻干燥到极点:唇~口燥。~枯。~裂。~渴。5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炭。~煤。~炼。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