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卿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卿的简介:

liù/lù qīng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鉏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汉桓宽《盐铁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也称为「六官」。

2. 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六卿》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周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一个重要的名词。在当时,“六卿”是指辅助国君执政的重要官员,负责管理国家的不同方面事务。它们分别是:太宰、大司徒、大宗伯(或称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寇和大司乐。

  1. 太宰:负责掌管全国的财务。
  2. 大司徒:管理土地与户籍。
  3. 大宗伯:主管礼仪,也涉及宗庙祭祀事务。
  4. 大司马:主要职责是军事。
  5. 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处理各类案件和法律事务。
  6. 大司乐:掌管音乐教育及宫廷乐器的管理。

这个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种等级制度,体现了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通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下面提供5个造句的例子:

  1. 在周朝时期,“六卿”是维护王权统治的重要支柱。
  2. 大夫李明被封为大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成为“六卿”之一。
  3. 《左传》中记载了“六卿”之间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
  4. 史学家在研究古代中国时,常常会提及周朝的“六卿”,以了解当时的行政体制。
  5. 虽然现代社会没有类似“六卿”的官职设置,但这种分工合作的理念依旧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借鉴意义。

分词解释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qīng

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相。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5 古代夫妻互称:~~。~~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