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书请客,奉贴勾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凭书请客,奉贴勾人的简介:
píng shū qǐng kè,fèng tiē gōu/gòu rén
1.犹言照章办事。
1.犹言照章办事。
- AI解释
这个句子出自中国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幽默和讽刺手法,“凭书请客,奉贴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书面邀请来请客人,但实际上却利用欠债或其它方式把人留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某些人通过各种方式巧妙地挽留客人的机智与幽默。
详细解释如下: - “凭书请客”:意指主人写信或者发请柬邀请客人来家中做客。 - “奉贴勾人”:意为利用债务或其它理由把客人留住,实际上是在借由送礼(“奉贴”)的方式达到目的。这里的“勾”,在古文中有时带有巧妙、智取的含义。
五个造句如下:
- 小张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户,特地写了一封邀请信,请他来家中做客,但心里盘算着怎么通过各种方式让客人多留几天。
- 朋友聚会时,小明热情地发出了请柬,实际上却想利用赠送纪念品的名义挽留朋友们再多玩一会儿。
- 在古代中国文人中,这种“凭书请客,奉贴勾人”的手段常被运用到社交活动与宴饮之中,展现了文人间别具一格的情趣和智慧。
- 小李通过写信邀请好友来家做客,并承诺会准备丰盛的晚餐招待他。但其实他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多陪朋友聊聊天,分享近况。
-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并建立客户关系,老王不仅发出了正式的请柬邀请潜在客户到公司参观,还在私下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个人联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住他们。
这句话在现代语境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幽默和讽刺意味,用来形容那些通过看似正经的方式实则有其他目的的行为。
分词解释
凭
píng
1 靠在东西上:~栏。~吊(对着遗迹怀念)。2 依靠,仗恃:~借。~靠。~信。3 根据:~票入场。4 证据:~据。文~。~空。~证。空口无~。5 由着,听任:任~。听~。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请
qǐng
1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3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4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客
kè
1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2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居。~籍。~死。3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乘~。~流量。4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政~。侠~。5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6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冰淇淋。
奉
fèng
1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4 信仰:信~。素~佛教。5 供养,伺候:~养。供~。侍~。6 姓。7 古同“俸”,薪金。
贴
tiē
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6 同“ 帖 ”。7 量词,用于膏药。
勾
gōu,gò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销。~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画。~勒。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缝。4 调和使黏,调味:~芡。5 牵引,招引:~引。~通。6 停留,逗留:~留。7 摄取:~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8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股定理。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