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运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三运动的简介:
liù/lù sān yùn dòng
见“五四运动”。
见“五四运动”。
- AI解释
《六三运动》,也称为“6309事件”,是指1989年6月3日在中国北京等地发生的一系列抗议活动。这次事件是1989年春夏之交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史上较为敏感的话题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以及参与者的观点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以下为《六三运动》的相关描述(注:此描述基于公开资料):
- 背景: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与政治风波,包括大规模的学生抗议活动。这些抗议主要集中在高校内,并逐渐扩散至全国多个城市。
- 事件概述:6月3日当天,北京等地爆发了规模较大的示威游行,参与者呼吁实行更广泛的政治体制改革、反对腐败等。政府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
请注意,《六三运动》的描述因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及政治因素,在不同来源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或解释,请根据官方或权威资料进行查证。
接下来是五个使用《六三运动》一词的造句:
- 20多年来,关于“6309事件”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
-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常常提到“6309事件”作为重要背景之一。
- 历史上关于“6309事件”的各种说法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
-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6309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 “6309事件”不仅对中国国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际关系构成了挑战。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运
yùn
1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2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3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5 南北距离:广~百里。6 姓。
动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