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化合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性化合物的简介:

liǎng xìng huà/huā hé/gě wù
1.遇强酸呈碱性﹑遇强碱显酸性的化合物。如氧化物中的氧化锌﹑氧化铝等,氢氧化物中的氢氧化锌﹑氢氧化铝等。有机化合物中也有两性化合物,如氨基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氢氧化合物在遇强酸时,能呈现出碱性,而遇强碱时,也能呈现出酸性的化学特性。常见的有铝、锌等的氢氧化合物。

在日常语言中,“两性化合物”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通常不是指描述人类性别关系的概念。但根据化学领域的术语,"两性化合物"可以有特定含义。

化学中的“两性化合物”

在化学领域内,“两性化合物”特指能够在酸碱反应中既接受质子又释放质子的物质。这种性质源于它们分子结构中含有潜在可以作为酸(能给出质子)和碱(能接受质子)的官能团。比如一些金属氧化物、某些有机胺或酸等,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表现出两性特征。

造句

  1. 在这次化学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一种典型的两性化合物——醋酸铅。
  2. 研究表明,这种两性化合物可以在不同pH值的环境中保持稳定,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广泛的生物和工业应用。
  3. 这类两性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 科学家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新的两性化合物,这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5. 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我们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两性化合物,这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请注意,“两性化合物”在日常语言或非专业领域中并不常见,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基于化学领域的定义。如果您指的是其他领域的“两性化合物”,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说明。

分词解释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