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之风的拼音、解释、组词

林下之风的简介:

lín xià zhī fēng
林下:幽僻之境;风: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AI解释

林下之风》这个词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语成语或固定表达,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林”指的是树林、森林,“下”指下方,“之风”则是指那种特有的气息或风格。综合这些元素可以推断,它可能形容一种类似于“自然之风”、“森林的气息”,或者在某种文学创作中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清新脱俗”的氛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表达,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描述一种如森林般清新的、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或环境风格。这种概念往往带有远离喧嚣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以下是根据这个解释造出的五个句子:

  1. 在林下的小径上漫步,享受着《林下之风》拂面带来的清新与平静。
  2. 他总爱在周末到郊外的小树林里静坐,感受大自然赋予他的《林下之风》。
  3. 为了更好地融入自然,她决定搬到乡间居住,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林下之风》的纯净。
  4. 每当疲惫不堪时,我就会去森林里走一走,呼吸着《林下之风》,仿佛心灵得到了洗礼。
  5. 虽然身处繁华都市,但他总能保持一种《林下之风》般淡泊的生活态度。

请注意,“林下之风”并非正式的成语或固定表达,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应用。希望上述解释和造句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

分词解释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