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制的简介:
shí zhì
1.指时节和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3.时令;季节。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孙希旦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于每岁有所制也;时制﹐于每时有所制也;月制﹐于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于所制者曰修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1.指时节和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3.时令;季节。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孙希旦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于每岁有所制也;时制﹐于每时有所制也;月制﹐于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于所制者曰修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 AI解释
《时制》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指时间计量的方式或系统,或者是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术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时制”一词通常会拆分为“时”与“制”两个部分进行理解。
- 时:指的是时间的段落划分,比如过去、现在和将来。
- 制: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制度或方式,即如何对时间进行计量或者管理的方式。
综合来看,“时制”的含义可能是指时间的计量方式或者是有关于时间管理和使用的特定规则或系统。在正式场合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讨论时间测量、日历系统或是古代的时间观念等方面。
以下是五个使用“时制”一词的造句:
-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需求,我们需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制差异。
- 古代中国人有着独特的二十四节气时制体系,反映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 研究时间时制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 在开发新的智能手表应用程序时,开发者需要考虑如何准确地实现不同地区的时制转换功能。
-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词汇和语法,还包括理解和适应该语言中的时制表达习惯。
请注意,“时制”一词并不像上述句子中直接使用那样常见,这五个造句主要是基于其可能的含义构建的。在具体使用时,请根据实际语境调整或修改。
分词解释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