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正的拼音、解释、组词

午正的简介:

wǔ zhèng
1.正午十二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午十二点。《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至此,午正方散。」

午正》是指中午十二点整,是中国古代的时间概念之一。通常用来描述一天中太阳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也是午餐时间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时间概念:在传统的二十四小时制中,从早上子时(大约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开始计数至午正
  •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午正被视为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们常在此时休息或进餐。
  • 习俗习惯:在某些地方和职业中,午正前后会安排休息或者午餐时间。

造句:

  1. 小明每天都在中午十二点准时吃午饭,因为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间来补充能量。
  2. 因为要参加重要会议,他们不得不将原本的会议时间从上午十一点调整到午正十二点。
  3. 在那个小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在午正时分开始准备午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中的美食时光。
  4. 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常要加班到午正之后,直到工作完成才能回家休息。
  5. 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小镇都会举行午正十二点的祈福仪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分词解释

1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2 用于计时:~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间。~饭。~睡。~休。~夜(半夜、子夜)。3 古同“忤”、“迕”,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