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丝之变的拼音、解释、组词

染丝之变的简介:

rǎn sī zhī biàn
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墨翟见丝会随染料的不同而改变颜色,因而感叹人亦如丝一般,易受周遭环境的薰染而变化。见墨子˙所染。后以染丝之变比喻事物受到外界的影响,都会有所改变。晋书˙卷八十三˙袁瓌传:染丝之变,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

1. 墨翟见丝会随染料的不同而改变颜色,因而感叹人亦如丝一般,易受周遭环境的薰染而变化。见《墨子.所染》。后以染丝之变比喻事物受到外界的影响,都会有所改变。《晋书.卷八三.袁瓌传》:「染丝之变,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

词语详解

《染丝之变》并非一个固定的历史典故或成语,但从其组成部分来看,“染丝”和“之变”可以分别解析。

  • 染丝:原指用染料给丝线上色,通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色彩或性质。
  • 之变:表示变化、转变之意。结合两个部分,可以理解为由于外部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过程。

综合来看,《染丝之变》更像是一种描述性的话语,意指在外界环境的熏陶或影响下发生了某种变化的过程。

造句

  1.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不良的朋友所影响,原本积极向上的性格开始发生《染丝之变》,变得懒散起来。
  2. 在公司的文化氛围中,《染丝之变》使得新入职员工很快就融入了团队,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也渐渐与公司一致。
  3. 从小在书香家庭长大的他,虽然偶尔会遇到一些诱惑,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可以说没有经历《染丝之变》,始终保持本色。
  4. 这个项目经过《染丝之变》后,从最初的不成熟逐渐完善起来,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5. 在市场环境的压力下,《染丝之变》让企业不得不调整原有的战略方向,以适应新的竞争态势。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染丝”和“之变”的含义创作的,旨在展示其变化、影响等概念。如果《染丝之变》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历史含义,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地解释。

分词解释

rǎn

1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料。~色。~坊。~缸。印~。2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病。感~。传~。沾~。一尘不~。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