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兵的拼音、解释、组词
伐兵的简介:
fá bīng
1.谓通过两军对战而取胜。
1.谓通过两军对战而取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武力打败敌人军队。《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伐兵”是《孙子兵法》中的一篇,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由春秋时期的孙武撰写。其核心思想强调在战场上以强击弱、以众击寡的原则,在适当的时机利用敌方兵力不足或士气低落的弱点来攻击对方,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伐兵”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战术策略,也是一种战略思维,体现了孙子军事理论中“先胜而后求战”的理念。
详细解释
- 选择适当机会:强调在敌方兵力分散或准备不足时发动攻击。
- 利用优势:利用己方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如人数、士气等,对敌人造成更大压力。
- 减少损耗:通过合理安排战术,尽量减少自身损失,保持战斗力。
造句
- 在敌军士气低落的背景下,我军采取了“伐兵”策略,在清晨发动猛攻,一举扭转了战场局势。
- 面对人数劣势,我们必须利用“伐兵”的智慧,找到敌人的弱点进行打击,从而取得胜利。
- 战术上采取“伐兵”,就是选择在对方兵力不足的时候进攻,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 通过分析敌方动向,“伐兵”战术被成功运用于战场,使得我军能够抓住战机。
- “伐兵”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在商业竞争中也应灵活运用,把握时机,避免无谓损耗。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