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的拼音、解释、组词
生活周刊的简介:
shēng huó zhōu kān
1925年10月创刊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初由王志莘主编,以宣传职业教育为宗旨。1926年10月起由邹韬奋主编,注意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九一八事变后宣传抗日。1933年脱离中华职业教育社独立出版。邹韬奋被迫出国后由胡愈之、艾寒松负责编辑。同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1925年10月创刊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初由王志莘主编,以宣传职业教育为宗旨。1926年10月起由邹韬奋主编,注意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九一八事变后宣传抗日。1933年脱离中华职业教育社独立出版。邹韬奋被迫出国后由胡愈之、艾寒松负责编辑。同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 AI解释
《生活周刊》是一部以反映和探讨社会生活、人文关怀为主题的专业性刊物。它旨在通过报道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故事,提供给读者关于文化、教育、健康、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与见解,促进人们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及思考。
【详细解释】: - 主题范围:《生活周刊》覆盖的主题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现象分析、个人成长分享、家庭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建议等。 - 内容形式:除文字报道外,《生活周刊》还经常采用图片、漫画等多种媒介辅助表达,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 读者群体:面向广大关注自身与周围世界发展的普通人群体。
【例句】: 1. 王阿姨是一位《生活周刊》的老读者,在阅读中寻找生活的灵感。 2. 李老师订阅了《生活周刊》,利用其中的文章为学生们讲述真实的社会故事。 3. 张先生在《生活周刊》上看到了关于健康饮食的专题报道,深受启发。 4. 《生活周刊》最近推出了一期关于亲子教育的内容特辑,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关注。 5. 小林喜欢从《生活周刊》中寻找灵感,创作出许多温馨感人的漫画作品。
以上是基于《生活周刊》的一般性描述和相关用法示例。请注意,《生活周刊》可能具体指代的是中国大陆的一种杂志名称或其出版内容可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请根据最新信息进行实际阅读和了解。
分词解释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活
huó
1 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长,与“死”相对:~人。~体。~检。~物。2 救活,使人活:~人无数。3 在活的状态下:~埋。4 逼真地:~脱。~像。5 不固定,可移动,或处在进去状态的:~塞(sāi )。~扣。~页本。耳软心~(没主见)。6 生动,不呆板,机灵,有生气:~力。7 工作或生产品:~儿。~计。
周
zhōu
1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①环绕;②周到)。2 普遍、全面:~身。~延。~全。~游。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4 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5 给,接济:~济。6 中国朝代名:西~。东~。北~。后~。7 姓。
刊
kān
1 斫,消除,修改:~误(亦作“勘误”)。校(jiào )~。不~之论(喻至理名言)。2 刻:~石。~印。~本。3 排版印刷:~行(xíng )。创~。~登。~载。4 出版物:~物。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