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厘总局的拼音、解释、组词
盐厘总局的简介:
yán lí zǒng jú
1.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
1.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
- AI解释
《盐厘总局》的详细解释
盐厘总局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管理与征收盐税(盐课)和厘金。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由于海盐、井盐等不同类型的食盐市场存在差异性,并且为了加强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加强对盐业市场的监管,各级政府设立了不同的盐务管理机构。“总局”一词表明该机构是某一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最高级别管理机构。
历史背景
- 清代:清政府设有专门的盐政衙门来管理和征收盐税。
- 民国时期:随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变化,原有的盐政制度也有所调整。1930年代左右,国民政府曾尝试过统一征税和管理。
主要职责
- 管理食盐生产和销售。
- 征收盐课和厘金(一种商业税)。
- 监督盐业市场的运营情况以防止私盐泛滥。
- 推动盐务的现代化和发展。
造句
- 清代,盐厘总局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承担了繁重的任务。
- 民国时期,由于地方势力割据,盐厘总局的管理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 随着近代化改革的推进,许多传统机构包括盐厘总局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
- 为了加强对食盐市场的管控,清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盐厘总局。
-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曾计划将各地的盐厘总局合并为全国统一管理的机关。
这些句子展示了“盐厘总局”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作用和地位。
分词解释
盐
yán
1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巴。~卤。~分(fèn )。~田。2 〔~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3 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酸式~。碱式~。
厘
lí
1 小数名,百分之一:~米。2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3 治理,整理:~正(订正)。~革(调整改革)。4 古同“嫠”,寡妇。
总
zǒng
1 聚合,聚在一起:~之。~数。~体。~结。汇~。2 概括全部,主要的:~纲。~则。3 为首的,最高的:~司令。~裁。~经理。~统。4 束系,束头发:~角(jiǎo )。5 经常,一直:~是这样。6 一定,无论如何:~归。“万紫千红~是春”。
局
jú
1 部分:~部。~麻(局部麻醉)。2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3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4 棋盘:棋~。5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棋。6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大~。~面。~势。7 弯曲。8 骗人的圈套:骗~。9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促。~限。10 人的器量:~量(liáng)。器~。~度(dù)。11 某些聚会:饭~。饮~。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