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纳的拼音、解释、组词

捐纳的简介:

juān nà
1.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秦汉,称纳粟。清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 AI解释

捐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主要用于弥补官员品级与实际财力之间的差距。这种制度允许有能力但未达到相应品级要求的人通过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款来获得相应的官职或地位。这种方式主要在科举考试中较为常见,在明清时期尤为流行。

详细解释

  • 定义捐纳是一种古代中国用来弥补官员等级与个人经济条件之间不匹配的制度。
  • 目的:主要是为了填补政府需要官员而社会上却缺乏足够符合条件的人选的情况,尤其是在科举体系下出现的官员数量不足问题时更为常见。
  • 操作方式:通过缴纳一定金额的钱款给政府,达到获得相应官职或地位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购买行为。

造句

  1. 明代实行捐纳制度后,不少富商借助金钱的力量进入了官僚阶层。
  2. 刘家通过捐献巨额资金,成功地获得了官员的身份和相应的权力。
  3. 在清朝初期,由于科举考试名额有限,许多有能力的人选择了捐纳以获取更好的职位。
  4. 纳捐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在明清时期曾被广泛采用,但后来逐渐减少直至废止。
  5. 为解决官僚系统中人手不足的问题,当时的政府实行了捐纳制度。

以上是关于“捐纳”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例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juān

1 舍弃,抛弃:~弃。~生。~躯。2 献助:~资。~献。~助。募~。3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4 赋税的一种:车~。房~。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