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买办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化买办的简介:

wén huà/huā mǎi bàn
1.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贩卖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服务的反动文人。

  • AI解释

文化买办》通常指的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中介角色的文化工作者。这个概念源自于历史上的“买办”制度,在当时主要是指那些为外国商人在中国采购货物或处理事务的人。而在现代语境中,“文化买办”更多地被用来描述那些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与传播的专业人士,包括但不限于翻译家、策展人、文化交流官员等。

详细解释:

  • 定义文化买办是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通过他们的努力,各种文化的艺术作品、思想观念得以跨越地理界限进行交流。
  • 作用:他们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播,还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 特点: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掌握多种语言技能;对国际文化和市场有深刻的理解。

造句:

  1.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买办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
  2. 翻译家张教授就是一位出色的文化买办,在中英文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作为博物馆的策展人,李小姐是一位专业而敬业的文化买办,她让外国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4. 文化买办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和智慧的沟通。
  5. 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增多,懂得如何成为一位优秀文化买办的专业人士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mǎi

1 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卖。~办(❶采购货物的人;❷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的中间人和经纪人)。~名。~好。~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主。~方。~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2 招致:~祸。3 姓。

bàn

1 处理:~公。~事。~理。2 处分:惩~。法~。首恶必~。3 置备:~置。~货。4 创设:创~。兴(x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