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的拼音、解释、组词

新华通讯社的简介:

xīn huá tōng xùn shè
简称“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1937年1月在陕北改现名。1949年10月后成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主要任务是采集和发布有关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重要新闻和信息,向中央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材料。出版《新华社新闻稿》、《参考消息》、《经济参考》、《半月谈》、《环球》、《中国记者》等报刊。

  • AI解释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国家通讯社,也是中国重要的时政新闻机构。它成立于1931年11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华社为国内外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和宣传服务,承担着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职责。

详细解释如下: - 历史沿革:从成立初期起,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新华社历经了多次机构重组与调整。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 业务范围:除了提供国内外新闻报道外,还负责对外发布重要政策解读、时事评论,并进行国际传播工作。 - 组织结构:设有总部和多个分社及海外记者站,在全球范围内布局通讯网络。

以下为5个使用“新华通讯社”的造句示例: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新华社发布了多篇深度报道。 2. 通过《新华通讯社》的官方账号,我们得知了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 3. 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拍摄到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抗疫画面。 4. 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被《新华通讯社》广泛传播开来。 5. 外交部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了几点重要观点。

分词解释

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

huá,huà,huā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2 精英:精~。含英咀(jǔ)~。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4 繁盛:繁~。荣~富贵。5 奢侈:浮~。奢~。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9 指时光:年~。韶~。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xùn

1 问,特指法庭中的审问:审~。刑~。~问。2 消息,信息:通~。音~。~息。3 告,陈诉:“夫也不良,歌以~之。”4 中国西周时对俘虏的称谓:执~(意思是捉到俘虏)。5 古同“迅”,迅速。

shè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秋~。~日。~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2 团体或机构: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