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种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读书种子的简介:
dú shū zhǒng z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世代读书的人。借喻有学问的才子。明史˙卷一四一˙方孝孺传: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此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1. 世代读书的人。借喻有学问的才子。《明史.卷一四一.方孝孺传》:「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此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读书种子》一词源自宋代学者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用来形容代代相传、不断延续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书籍像种子一样,通过人的学习和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播知识与智慧的过程。
详细解释: “读书种子”不仅指书籍本身,更强调的是通过阅读来传承和积累文化的精神遗产。它象征着一个家族或群体在精神层面的延续,传递出一种重视教育、崇尚学问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的传承往往超越物质财富,是更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造句示例: 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做一颗“读书种子”,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 2. 他家世代都是读书种子,他的祖父曾是著名的学者,父亲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 3. 我们的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读书种子”,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文化素养的人。 4.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颗“读书种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5.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每个人都能成为“读书种子”,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下去。
分词解释
读
dú,dòu
1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2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3 求学:走~。4 字的念法:~音。~破。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种
zhǒng,zhòng,chóng
1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差(chā),2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子。~禽。~畜。撒~。配~。3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族。4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两~人。5 指胆量或骨气:有~。没~。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