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是而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类是而非的简介:

lèi shì ér fēi
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 AI解释

词语“类是而非”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来看,“类”可以理解为类似、好像;“是”表示正确或事实;“而”作为连词用于连接意思相反或者相对的部分;“非”则表示不正确。综合这些部分,可以推测出这个词可能表达的意思是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像是对的,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这个词汇主要用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合理或正确的观点、行为,在特定的情境下被证明并非如此。它强调了在理解和判断事物时应当仔细考察,不应仅凭表面现象便做出结论。

造句

  1. 虽然这次营销活动的宣传材料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类是而非,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那位演讲者的观点起初听起来很合理,但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他的论点实际上类是而非。
  3.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表面上看起来可行,但实际上实施起来却类是而非,效果远不如预期。
  4. 这个产品的设计初衷看似完美无瑕,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存在不少缺陷,这可以说是典型的类是而非。
  5. 虽然这个提议在某些方面有其合理性,但整体来看,它仍然属于类是而非的范畴。

分词解释

lèi

1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2 相似,好像:~似。~同。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