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下音的拼音、解释、组词

爨下音的简介:

cuàn xià yīn
1.谓灶下焚烧良木发出的火烈声。

  • AI解释

关于“爨下音”这个词语,似乎在传统的汉语词典中并未被正式收录或广泛使用。通常来说,“爨”指的是烧火做饭时使用的灶具或者炊事的行为。“下音”,按字面理解可能是指底层的、低沉的声音或是指某个特定场景下的音乐。但是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在没有更多上下文的情况下,难以直接给出一个准确解释。

不过,根据以上两个部分(“爨”与“下音”)的理解,我尝试构建一个可能的意思:这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指的是底层社会的声音或是不被主流文化重视的音乐、声音。如果这个词语确实存在并且有特定含义的话,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地方或某一时期中,在厨房或其他日常环境中传来的低沉或者特殊的声音。

基于上述理解,以下是五个造句(仅供参考):

  1. 在那个年代,民间艺术和“爨下音”一样被边缘化了。
  2. 他坐在灶前的火光旁,听着锅底传出的“爨下音”,感到安心又温暖。
  3. 爨下音”不仅是音乐的一种形式,更是对底层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4. 虽然“爨下音”的名声不如宫廷音乐响亮,但它却承载着民间的文化记忆。
  5. 通过研究那些记录“爨下音”的老歌谣,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造句都是基于对“爨”和“下音”字面意义的理解进行的假设性解释,并非该词语的真实定义。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或来源,我将可以给出更准确的解读与例子。

分词解释

cuàn

1 烧火做饭:分居各~。2 灶:“客传萧寒~不烟。”3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4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5 姓。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yīn

1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2 信息,消息:~信。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