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兵役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志愿兵役制的简介:

zhì yuàn bīng yì zhì
①招收志愿人员参加军队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1955年7月以前,一直实行此兵役制。1984年5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②英、美等国对以雇佣方式招募兵员补充军队的募兵制的称谓。

  • AI解释

志愿兵役制》是指国家或军事组织通过动员公民自愿参加军队服务的一种兵役制度。这种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征兵不同,后者通常是由政府强制要求符合条件的人入伍服役。

解释:

  1. 定义:在《志愿兵役制》下,个人根据自身的意愿和选择来决定是否加入军队。
  2. 动员方式:虽然士兵是自愿参加的,但国家或军事组织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等手段来鼓励公民参与。
  3. 优缺点
  4. 优点包括能够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国防事业,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可以确保服役人员对军营生活和军事职责有足够的认知和准备;
  5. 缺点可能在于无法保证兵员数量的稳定增长,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动员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造句:

  1. 在《志愿兵役制》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军。
  2. 小张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军队,投身于《志愿兵役制》。
  3. 国家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完善《志愿兵役制》,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4. 为了提高部队的整体实力,《志愿兵役制》实施了多项针对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5. 在一次全国性的动员中,许多响应国家号召的青年人自愿参与到了《志愿兵役制》中。

分词解释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

yuàn

1 乐意,想要:宁~。~意。情~。自~。2 希望:~望。志~。但~。夙~(亦作“宿愿”)。如~以偿。事与~违。3 迷信的人对神佛许下的酬谢,泛指许给别人的好处:许~。还~。4 老实谨慎,恭谨。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