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母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母的简介:
wén mǔ
1.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
1.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文王妃太姒。《诗经.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后沿用为太后之称。《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
关于“文母”这一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文母”并不是一个标准词组或常用词汇。它可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或地方含义,也可能是一个误译或者是在某些特定语境中的用法。不过,根据一些资料推测,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文字起源和母系社会的联想词语。
“文母”在汉语中通常没有直接定义,但从字面上分析,“文”指的是与文字有关的事物或特征;“母”则指女性或者根源、基础的意思。结合两者可能的理解包括:1) 指代某种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或思想;2)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用来形容某种起源自母系社会的文化现象等。
下面我将尝试创造五个句子来表达上述概念,但请注意这些造句是为了帮助理解“文母”这一概念,并非基于实际存在意义的表述:
- 古代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字母体,承载了无数文化的精髓。
- 在研究中国文字起源时,我们常提到一个假设性的“文母时代”,这或许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使用象形符号进行交流的时期。
- 某些学者提出了关于“文母语言”的理论,试图从女性在早期社会中的地位来解释文字发展过程。
- 如果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那么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古代“文母”智慧的总结。
- 在探讨汉字美学时,我们经常提及“文母书法”,这种说法可能是在强调书法艺术中蕴含着对文字起源和演变的理解。
以上句子更多是为了填补概念空白而设计,并未找到或引用实际存在的描述。如果有更具体的文化背景或是需要更加准确解释,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理解与帮助。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母
mǔ
1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3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