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石的拼音、解释、组词
戒石的简介:
jiè shí/dàn
1.宋代以来立于地方官署中刻有警戒官吏铭文的石碑。
1.宋代以来立于地方官署中刻有警戒官吏铭文的石碑。
- AI解释
《戒石》,也被称为“戒碑”或“铭石”,在中国古代是指立在官署门口用来警戒官员、规范其行为的一种石刻。这些石碑上通常刻有廉洁奉公、为民服务等警示语,以提醒和约束官员们要清正廉明,恪尽职守。
详细解释
- 性质与用途:戒石是古代中国官府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起着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它主要设置在官署门前的广场上,目的是通过这些刻有警言的石碑来时刻提醒官员们注意自己的行为,保持廉洁。
- 内容:碑文通常包含教诲、训诫的内容,强调为官之道,鼓励官员以民为本,清正廉明。其语言往往简练而意味深长。
- 文化意义:戒石不仅是对官员个人道德约束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制度性文化建设成果。
造句示例
- 明朝时期的官署门前都竖立着一块块《戒石》,上面刻有“勤政爱民”、“公正无私”的警示语。
- 在古代中国,官员们都会在每日上任前仔细阅读门前的《戒石》铭文,以警醒自身。
- 走进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戒石》,它们见证了历代官府对廉洁从政文化的推崇和维护。
- 这些《戒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现代社会反腐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资源。
- 今天,虽然时代变迁,《戒石》所承载的清廉为官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并传承。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