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简介:

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
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 AI解释

这句话出自《尚书·泰誓》,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理念之一。其中,“天”在这里多被理解为象征着一种公正和无上的权力或规则。“自我民视,自我民听”的意思是说,上天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通过人民的眼光和耳朵来实现的,即民众的看法和感受反映在了上天的眼前。

这句话强调的是君主或者领导应当重视百姓的声音和意愿,认为只有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算是真正的民意代表。它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的民本主义观点,即统治者必须关注人民的利益、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民意。

造句示例:

  1. 在这次政策调整中,政府充分听取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原则。
  2. 领导人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一切决策都要以民生为依归。
  3. 一个政党若想长期执政,就必须时刻记住“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古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4. 在社会治理中贯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5. 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谨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唯有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诉求才能赢得人心。

分词解释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1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