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的拼音、解释、组词
浮石的简介:
fú shí/dàn
1.山名。在东海。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4.石磬。
1.山名。在东海。 2.山名。在今江西省南康县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4.石磬。
- AI解释
《浮石》,在古汉语中,主要是指那些能在水中漂浮的石头。这种石头因其质地轻软,能漂浮于水面而得名。在现代地质学中,“浮石”特指火山爆发后凝固成的一种多孔、质地疏松且能漂浮在水上的岩石,通常形成于熔岩快速冷却时气体来不及逸出的情况下。
详细解释
- 组成成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
- 形态特征: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气孔。
- 成因特点: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浮石是喷发出的炽热熔岩在空气中迅速冷却的结果。因为气体来不及从熔岩中逸出而形成许多气泡或孔洞,导致其密度减小甚至比水还轻,从而能够漂浮在水面。
造句
- 科学家们从海底捞上了一块神秘的浮石样本。
- 海岸边,一群孩子正开心地用一块块浮石做起了水上游戏。
- 这种浮石在自然博物馆里是难得一见的奇观之一。
-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浮石被广泛用于制作工艺品。
- 火山爆发后,大量浮石随之漂流到了附近海域。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