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拼音、解释、组词
安娜·卡列尼娜的简介:
ān nà·kǎ liè ní nà
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作于1873-1877年。贵族妇女安娜因不满丈夫、大官僚卡列宁的冷酷自私,爱上了军官伏伦斯基,并和他同居。安娜为此受到贵族社会的鄙弃,后又遭到伏伦斯基的冷落,终于在痛苦和绝望中卧轨自杀。
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作于1873-1877年。贵族妇女安娜因不满丈夫、大官僚卡列宁的冷酷自私,爱上了军官伏伦斯基,并和他同居。安娜为此受到贵族社会的鄙弃,后又遭到伏伦斯基的冷落,终于在痛苦和绝望中卧轨自杀。
- AI解释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7年。这部作品不仅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著。它以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故事展开,深刻反映了当时俄国贵族社会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详细解释
- 主题与情节:小说主要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和个人牺牲的主题。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放弃了传统的道德束缚,最终因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 人物塑造:除了主角安娜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形象,包括渥伦斯基、列文等,通过这些多维度的人物性格描绘来揭示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 艺术特色: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他不仅细致入微地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对社会习俗的深刻批判。
造句
- 尽管《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悲剧小说,但它仍然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珍宝。
- 安娜的故事启发了许多现代女性探讨个人幸福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
- 在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描写所吸引。
-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贵族阶层生活状态的真实描绘让人印象深刻。
-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情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分词解释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娜
nà,nuó
女子人名用字及译音字。
卡
qiǎ,kǎ
1 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子。2 夹东西的器具:发(fà)~。领带~。3 夹在中间,堵塞:~壳。鱼刺~在嗓子里。
列
liè
1 排成的行:罗~。行(háng )~。队~。~岛。2 众多,各:~位。~强。~传(zhuàn )。3 摆出:~举。4 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席。5 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火车。6 类:不在此~。7 姓。8 古同“烈”,强烈,猛然。9 古同“裂”,分裂。
尼
ní
1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庵。削发为~。2 古同“昵”,相近,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