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栗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寒栗子的简介:
hán lì zǐ
1.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
1.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
- AI解释
实际上,“寒栗子”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虚构或者特定语境下的词组。但是根据“寒”字和“栗子”的含义,我们可以做一些推测性分析。“寒”通常指的是寒冷、冷的感觉;而“栗子”是一种坚果。结合这两个元素,“寒栗子”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在寒冷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反应,类似于打颤或是轻微的颤抖。这种解释是基于对词语字面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它并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固定词组使用。
不过,如果我们要根据这个推测创造一些句子,也可以这样尝试:
- 今天天气异常冷,即使穿上羽绒服,小明还是感觉到了寒栗子。
- 在那个寒冷的夜晚,他蜷缩成一团,寒栗子不断从他的身体中传来。
- 即使在温暖的室内,她也总是感觉像是有寒栗子在她的骨骼间穿梭。
- 寒冷不仅让窗户上结起了霜花,也让整个世界充满了寒栗子般的颤抖。
- 她站在冰冷的河边,寒冷仿佛在每一块皮肤下产生了寒栗子。
以上句子基于对“寒栗子”可能含义的理解构建。请注意,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应先确认其准确意义或者避免作为固定词组直接使用。
分词解释
寒
hán
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2 害怕:~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栗
lì
1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2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3 坚实:“缜密以~”。4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