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之罚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鞭之罚的简介:

pú biān zhī fá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 AI解释

蒲鞭之罚》这一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意为用草编成的轻薄鞭子进行惩罚。这个典故原是形容一种较为温和、体面且有教化意义的处罚方式。

具体的历史背景如下: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赵广汉的人被派去治理淮阳地区。他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但为了保持良好的吏治和风纪,也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措施。有一天,赵广汉发现当地官员之间私下交往频繁、不遵守规矩。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现象,他在公开场合宣布:凡是违背规定的人将接受用轻薄蒲草编成的鞭子进行轻微处罚的处理方式,以此来彰显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性。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赵广汉作为官吏的公正无私,也体现了他治理中的智慧与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违规者有所警醒,又不会给当事人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或羞辱感,是一种较为温和且有教育意义的做法。

下面是使用《蒲鞭之罚》造句的例子:

  1. 赵广汉实施的“蒲鞭之罚”充分展现了他对下属严格要求的同时也注重方式方法。
  2. 为了促进更有效的管理,这位领导采用了与“蒲鞭之罚”相似的理念来处理工作中的小过失。
  3. 在这次企业整顿活动中,管理层采取了类似“蒲鞭之罚”的措施以纠正不良行为。
  4. 这种温和的惩罚方式,类似于古代的“蒲鞭之罚”,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而不会造成过度伤害。
  5. 通过借鉴历史上的“蒲鞭之罚”案例,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探索出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分词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4 古同“匍”,匍伏。5 姓。

biān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款。~球。惩~。~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