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昏菽麦的拼音、解释、组词
智昏菽麦的简介:
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不辨菽麦」。见「不辨菽麦」条。
2. 此处所列为「不辨菽麦」之典源,提供参考。 《左传.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使荀䓨、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庚午,盟而入,馆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无慧2>,不能辨菽麦3>,故不可立4>。 〔注解〕 (1) 周子:指晋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周。襄公曾孙。在位期间施行仁政,大会诸侯,使魏绛和戎,又与楚国争夺郑国。在位十五年。 (2) 慧:聪明才智。 (3) 菽麦:豆子和麦子。 (4) 立:指立为国君。
3. 此处所列为「不辨菽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菽,就是豆子。麦,则是麦子。两者都是很普通的农作物,而且形状完全不同,极容易分辨。如果一个人连豆子、麦子都无法分辨,就是形容这个人非常无知,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当时晋国发生政争,贵族大夫栾书、中行偃为了争夺政权,先杀了受到厉公亲信的胥童,然后又杀了厉公,立襄公的曾孙周子为国君,是为晋悼公。周子时年才十四岁,根本无法亲政,且有年长的哥哥,但栾书等人为了掌握政权,把周子当成傀儡,就称赞周子十分聪明,并诋毁他的哥哥,说他十分无知,连豆子和麦子都没办法分辨,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做国君呢?后来「不辨菽麦」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人愚昧无知。亦用来比喻缺乏常识或判断能力。
《智昏菽麦》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语,但我们可以尝试从“智昏”和“菽麦”两个部分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
- 智昏: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智力衰退或智慧减退的状态。这里的“智”指的是智力、智慧,“昏”则表示模糊不清、不明事理。
- 菽麦:豆类和麦子,常被比喻为普通的食物或者泛指一般事物。
结合以上两个部分的含义,《智昏菽麦》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失去理智或陷入某种混乱状态而无法分辨出眼前的事物的真实价值,甚至将普通的、不重要的事情误认为非常重要。这个词语带有批评意味,强调的是对重要性和价值观的认知偏差。
造句
- 小张自从沉迷于网络游戏后,智昏菽麦,连日常生活都开始乱了套。
-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智昏菽麦,将一些琐碎的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智昏菽麦。
- 他沉迷于虚幻的游戏中,智昏菽麦,完全忘记了学习的重要性。
-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智昏菽麦,分不清轻重缓急。
请注意,《智昏菽麦》并非正式成语,上述解释和造句是根据词语的部分含义进行的理解与扩展。
分词解释
zhì
1 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①考虑问题周到、严密;②有远见)。足~多谋。利令~昏。hūn
1 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2 暗而无光:~暗。~黑。3 惑乱:~愦。~聩。~庸。4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厥(亦称“晕厥”)。~乱。5 古同“婚”,婚姻。mài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田。~收。~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