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的拼音、解释、组词
江西诗派的简介:
jiāng xī shī pài
宋代文学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曾{[fe2e]}、陈与义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
宋代文学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曾{[fe2e]}、陈与义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朝文学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因黄庭坚为江西人,影响最大,故称为江西诗派。诗风奇崛,崇尚瘦硬风格,讲求字字有来处,造句调声,都依成法。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其发源地在江西省得名。该诗派形成于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是继“晚唐体”之后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学运动,由著名诗人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倡导,强调以杜甫为宗,追求学问与技巧的结合,重视字句和对仗的精炼与工整。
详细解释:
- 形成背景:《江西诗派》在北宋末年兴起,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动荡,士人们借诗歌表达情感、抒发胸臆。黄庭坚等人倡导“尚意”风格,强调通过文字传达深远的思想意境。
- 主要特点:“以学问为诗”,注重诗句的锤炼和字句的精巧;追求自然天成的诗意与形式美相结合;讲究用典和对仗工整等。
造句示例:
- 这首诗作体现了江西诗派特有的精致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 研究《江西诗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宋代文学的繁荣景象,还能领略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这一诗派的特点,还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
- 在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时,《江西诗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它对于了解宋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分析《江西诗派》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和审美追求。
分词解释
江
jiāng
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
西
xī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派
pài
1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2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3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4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5 指摘:~不是。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